“三俗”現象在任何國家都可能存在,但絕對不會成為主流!叭住眴栴}是思想意識和精神方面的問題,應該通過加強文化領域的建設來加以解決。眼下,“三俗”現象大量存在,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叭住敝L所傷害的,往往是社會中最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人,因為他們不具備很好的理性判斷能力、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很容易受到某些信息的誤導。
作為出版人,我們肩負著社會和歷史賦予的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責任,抵制“三俗”之風也成為我們應有的職責。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出,要堅決抵制“三俗”之風,一方面,這是為了弘揚先進文化,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另一方面,也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保護,避免他們受到意識領域的傷害。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出版人,我們不能對“三俗”之風聽之任之,而應該有責任、有擔當地對其加以抵制。
要正視和抵制“三俗”之風,出版人必須以弘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己任。當前,我們要積極宣傳和弘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包括五個基本方面: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二是以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根本目標。三是以“三個面向”為發(fā)展方向。四是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為基本特征。五是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為核心內容。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文化必須以社會主義為價值取向。21世紀的中國文化是以社會主義為主旋律的多樣性的文化,社會主義主旋律文化決定著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性質和方向。
要正視和抵制“三俗”之風,出版人必須堅持正確的出版理念。出版是文化陣地、思想陣地和輿論陣地,這個定位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改變。雖然大多數出版社正處于轉企改制階段,但出版導向、出版紀律、出版條例,出版社依然必須遵守和堅持。有的人認為,出版社都改成企業(yè)了,政府部門就無需管得太多,這是不正確的想法。不能因為出版社改成企業(yè)了就可以不堅持正確的出版理念,這樣做也是行不通的。目前,隨著轉企改制的進一步深入,有的出版社從業(yè)人員心情浮躁、急功近利,只關注經濟效益不關注社會效益,出現跟風、模仿、“三俗”等現象。為此,政府管理部門要從產品的社會影響力、產品的質量,以及出版社對知識文化的積淀、傳承等方面,加強對出版單位的管理,確保出版從業(yè)人員任何時候都要堅守自己的職責,擔當起社會、時代所賦予的文化傳承的責任。出版社也要積極主動地對出版內容進行篩選和過濾,讓“三俗”和偽劣產品被扼殺在編審之中。
要正視和抵制“三俗”之風,出版人必須樹立起規(guī)則與自由相統(tǒng)一的精神。人們常說,遵守規(guī)則的民族是一個高貴的民族。這種規(guī)則就是目前國家管理體系中的法律法規(guī)和各種管理規(guī)定,就是人們日常的道德規(guī)范。一切自由都必須按規(guī)則行事,不能違反、違背法律約束和道德規(guī)范。而“三俗”之風就是在追求所謂的自由的過程中,偏離到隨心所欲的境地,卻忽視了對社會,特別是青少年造成的危害。我們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發(fā)展方針,但不能因百花齊放而不受法律約束,也不能因百家爭鳴而不受道德規(guī)范。要明白,無論是哪個民族,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是哪種社會制度,所有的自由必須受法律和道德規(guī)則所限制。我們應該把規(guī)則與自由相統(tǒng)一的精神當成我們民族的一種敬仰和追求。對此,出版人更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要正視和抵制“三俗”之風,出版人必須生產出大量內容健康、向上的精神產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三俗”之風之所以盛行,一方面是因為受各種腐朽、低級、庸俗思想的影響,“三俗”之風在我國尚有生存的環(huán)境和土壤;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的生產還不夠豐富,內容還不夠鮮活、不夠吸引人,還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用健康向上的精神產品去占領文化高地,“三俗”之風就必然會趁虛而入、滋生泛濫。這也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以更多優(yōu)秀的精神產品來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不僅是出版人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也是抵制“三俗”之風泛濫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涂桂林
![]()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