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模雨珍浓密毛大尺度150p,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女警,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零成本變現(xiàn)”的流量騙局

分享到:
分享到:

“零成本變現(xiàn)”的流量騙局

2025年09月02日 16:21 來源:檢察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短視頻市場火熱,代運營業(yè)務隨之而生,有人盯上了網(wǎng)絡“小白”,編織話術賣課,開展虛假代運營——

  “零成本變現(xiàn)”的流量騙局

  隨著短視頻市場的繁榮,代運營行業(yè)也魚龍混雜,一些人冒充服務商混跡其中,讓許多企業(yè)和創(chuàng)作者陷入“付費后找不到人”“運營效果不佳”等困境。8月21日,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檢察院檢察官向記者講述了前不久辦理的這樣一起案件——

  楊某等人以報名視頻平臺運營培訓就能“零成本變現(xiàn)”為由,誘使被害人購買其所謂的短視頻賬號代運營套餐,實際上,該團伙并無代運營能力,短短三個月騙走被害人300余萬元,被騙人員多達百余名,遍布全國各地。5月27日,經(jīng)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楊某等5人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至三年不等,各并處罰金15萬元至3萬元不等。

  “為逃避法律制裁,該涉案公司主要管理人員精心設計了實施詐騙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檢察機關通過察微析疑,精準引導偵查方向和取證重點,有力戳穿‘流量紅利’的騙局。”檢察官說,“在自媒體營銷傳播盛行的當下,廣大群眾更要警惕相關黑色產(chǎn)業(yè)鏈的潛在危險?!?/p>

  支付了高額運營費可效果越來越差

  2023年4月6日,剛大學畢業(yè)的小陳在刷短視頻時進入一個直播間,主播聲稱可以免費領取一份資料,學習使用該視頻平臺實現(xiàn)“零成本變現(xiàn)”。

  小陳加入直播間的粉絲群,免費領取資料后,在工作人員推薦下進入另一個直播間,主播自稱是某視頻平臺官方合作的金牌講師,宣稱有內(nèi)部研發(fā)的平臺視頻資源,只要報名培訓就可以使用,獲得流量后可以帶貨賺錢,并承諾15天不回本全額退款,每個月每個學員保底6000元收入。同時,粉絲群里有很多人說這位“老師”非常厲害,帶出來的學員收益都很高,在群友的鼓動下,小陳也添加了這名服務人員的微信號。

  小陳支付了2993元的培訓費用,隨后又被多次轉介紹。直到在自己賬號上發(fā)布對方提供的視頻并獲得14萬流量,對方承諾為他建立專屬運營團隊群后,小陳終于扛不住誘惑,支付了29800元。

  然而,小陳賬號的運營效果卻越來越差,不但流量少得可憐,而且賬號僅回款100余元。之前聯(lián)系小陳的多名客服紛紛失聯(lián),運營團隊群也無人回應,而自己支付的3萬余元無法退款,小陳無奈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

  公安機關在偵查期間,又接到多名有類似遭遇的被害人報警。2023年9月27日、10月25日,公安機關陸續(xù)抓獲犯罪嫌疑人楊某、劉某、張某、黃某、易某,于10月27日向開福區(qū)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

  經(jīng)查,2022年底,楊某找到劉某,提出開展某視頻平臺代運營業(yè)務,劉某提出該模式涉嫌詐騙,提議通過找他人注冊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等方式逃避法律打擊。于是,楊某、劉某找到姜某(另案處理)注冊某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諾給其10%的股份,約定姜某提供身份證件,不參與公司運營。

  2023年3月至6月,該公司向多家賣課公司以600元一個的價格購買客戶信息,指派員工在指定App上和被害人取得聯(lián)系,推送視頻讓被害人發(fā)布在自己的賬號上,再通過購買粉絲、刷流量等方式讓被害人的賬號漲粉,后以被害人的賬號數(shù)據(jù)不錯,謊稱公司有帶貨達人、貨源等運營資源,能搭建一對一運營團隊幫助客戶經(jīng)營某視頻平臺店鋪為由,騙取被害人支付高額運營費。被害人支付服務費后,該公司并不會持續(xù)跟進被害人的店鋪運營。

  是合同詐騙罪還是詐騙罪

  “楊某等人涉嫌在某熱門視頻平臺賬號進行虛假代運營詐騙,是新型電信網(wǎng)絡詐騙中的鮮有案例,犯罪嫌疑人的手法橫跨現(xiàn)實及虛擬空間實施,具有一定隱蔽性?!睓z察官介紹,為提高辦案質(zhì)效,他們多次與公安機關就案件法律適用、證據(jù)收集、審查難點、追贓途徑等問題進行討論。

  “實施詐騙的公司員工有50人,詐騙金額特別巨大。部分犯罪嫌疑人提出該案構成合同詐騙罪而不是詐騙罪?!鞭k案檢察官介紹說,厘清案件定性和犯罪主體是辦案關鍵。

  據(jù)多名犯罪嫌疑人交代,楊某、劉某要求姜某注冊的公司實際為“空殼公司”。

  以姜某注冊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真的與楊某等人無關嗎?檢察官經(jīng)審查發(fā)現(xiàn),該案多名犯罪嫌疑人及公司員工在實施犯罪時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通過簽訂合同這一事實來逃避罪責,被害人不是基于簽訂、履行合同陷入錯誤認知,而是基于該公司銷售人員承諾的運營能力、虛假刷單營造的運營效果陷入錯誤認知而處分財物,故該案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那么,姜某作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該案的犯罪主體嗎?檢察官經(jīng)過反復核實案卷細節(jié)、分析該情況的法律適用,認為姜某不是該案唯一的犯罪主體,楊某等人主導、組織實施詐騙全過程,姜某雖未進行實際詐騙行為,但其涉嫌為詐騙犯罪提供支持和幫助。在詐騙行為中,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明知公司存在詐騙行為,并且積極參與或默許該行為,那么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構成詐騙罪。

  涉案金額從103萬元增加到312萬元

  2023年11月3日,開福區(qū)檢察院依法對楊某等人作出批準逮捕決定。

  然而,想要把案件辦扎實,還要從海量數(shù)據(jù)信息中提取足夠的證據(jù)。在檢察機關的引導下,公安機關核查了該公司關聯(lián)的公司對公賬戶,經(jīng)審計認定,詐騙金額為103萬余元。

  面對審計結果,辦案檢察官心中產(chǎn)生了疑問。據(jù)楊某、劉某交代,該公司總業(yè)績高達數(shù)百萬元。到底遺漏了哪些渠道的涉案資金?

  檢察官再次審查審計材料,發(fā)現(xiàn)該材料的審計對象僅限楊某等人掌控的公司名下的銀行賬戶、對公賬戶,但與該公司主要管理人員關聯(lián)的有7家公司,而且楊某等人將獲取的贓款用于公司運營、退款給客戶、公司主要管理人員的個人消費等,涉案資金的來源、流向、用途均具有復雜性。

  為了撥開迷霧,檢察官決定化繁為簡——與其追蹤資金流向,不如深挖賬戶源頭。經(jīng)進一步審查案卷、訊問犯罪嫌疑人,檢察官發(fā)現(xiàn)該公司員工在對客戶實施詐騙時,不僅使用對公賬戶,還會發(fā)送微信、支付寶等收款二維碼,初次審計時因被害人數(shù)量、轉介次數(shù)太多,在海量信息掩蓋下很難捕捉到這些收取贓款的渠道。

  隨即,該院引導公安機關以公司為犯罪主體補充偵查,核查與公司關聯(lián)的所有平臺賬號,著重核查姜某關聯(lián)的微信號、銀行卡。最終,公安機關補充審計結果認定該公司詐騙被害人金額共計312萬余元。

  分層處理確保罪責刑相適應

  2023年2月,易某在遠房親戚介紹下入職某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個遠房親戚就是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楊某。

  據(jù)易某交代,入職后他接受了公司的話術培訓,在接待了幾個客戶后,意識到公司的行為是在欺詐、隱瞞事實誘導客戶購買消費,曾想離職,但楊某為其漲了提成和薪水,讓他擔任公司接待部負責人,主要工作是通過虛構某視頻平臺運營總監(jiān)等一系列身份,誘導客戶購買開設櫥窗、網(wǎng)店的服務課程。

  為了牟取非法利益,易某在明知該公司存在詐騙的情況下仍選擇繼續(xù)工作。雖未參與分紅,但易某在犯罪期間共計非法獲利4萬余元。

  像易某一樣從事公司管理工作的還有張某、黃某,他們從中非法獲利15萬元至4萬余元不等。

  該公司還有數(shù)十名員工,根據(jù)涉案人員的大量證言及同案犯的供述,檢察官發(fā)現(xiàn),這些員工大多為初犯且在該公司中層級較低,多因社會閱歷不足、法律意識淡薄走上犯罪道路。

  為嚴格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該院決定對涉案人員進行分層處理:參與組織工作和利潤分紅的股東楊某、劉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張某、黃某、易某雖未參與分紅,但在明知公司業(yè)務屬于詐騙行為時,仍主動接受公司工作安排,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2024年6月5日,檢察機關以涉嫌詐騙罪對楊某、劉某等人提起公訴。

  對于參與時間短、涉案金額小、違法所得少的一般員工,該院于2024年6月3日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在這些人中,柏某等6人在任職期間分別非法獲利3萬元至1萬余元不等,均自愿認罪認罰,主動退繳全部違法所得。為防止柏某等6人有被不起訴后“無后果”的錯誤認識,該院向公安機關送達檢察意見書,督促對柏某等6人的詐騙行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2025年5月27日,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指控的事實、罪名及提出的量刑建議,依法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分別判處楊某等5人有期徒刑十年至三年不等,各并處罰金15萬元至3萬元不等。責令楊某、劉某退賠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追繳張某違法所得7萬元。

  判決后,劉某、張某、黃某先后提出上訴。該案目前正處于二審階段。

  除該案所暴露的作案手段外,該院還辦理了“投資高額回報”“誘導屏幕共享套取銀行卡信息”“直播虛假PK騙取高額打賞”等新型電信網(wǎng)絡詐騙案件。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該院共辦理新型電信網(wǎng)絡詐騙案185件353人,其中涉短視頻平臺詐騙案5件14人。

【編輯:張令旗】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法治新聞精選:

換一批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