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秒重溫抗戰(zhàn)大捷 | 楊靖宇巧施“回馬槍”,抗聯(lián)山谷設伏痛擊敵追兵
中新網(wǎng)7月16日電(刁煒 王昊 徐峻杰)梨樹甸子,一個聽起來很土氣的地名,卻見證了抗日名將楊靖宇高超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藝術。
1936年4月,日本關東軍調集大批日偽軍,對楊靖宇率領的抗聯(lián)部隊窮追不舍。
敵情嚴峻,楊靖宇沒有和敵人硬拼,而是采取“先走、后拖、再打”的策略,牽著敵人鼻子兜大圈,18天行軍上千公里,把敵人拖得筋疲力盡。
為迷惑敵人,楊靖宇還故意讓戰(zhàn)士們沿途丟棄食物和破爛衣服,讓跟在后邊的偽軍誤以為抗聯(lián)不行了,于是加快追擊速度。
4月30日,楊靖宇率部500多人抵達本溪縣梨樹甸子的大東溝。
這里兩山夾一溝,地勢險要,楊靖宇決定在此設伏,痛擊追兵。
當天下午2點鐘左右,敵軍先頭部隊200多人進入伏擊圈,由于山谷狹窄,敵人只能排成一字長蛇陣通過。
楊靖宇看準時機,運用“先斷腰部、后打頭尾”的戰(zhàn)術,指揮部隊突然向敵人隊列中間發(fā)起攻擊。
偽軍遭突襲,亂作一團,一部分敵人想從南坡逃走,卻被抗聯(lián)早就布置好的十幾挺輕重機槍打得落花流水。
埋伏在敵人前后方的抗聯(lián)官兵也猛烈開火。經(jīng)過4小時激戰(zhàn),抗聯(lián)殲敵百余人,繳獲1門迫擊炮,長短槍100余支和1部電臺。
這場精彩的山地伏擊戰(zhàn),不僅粉碎了敵人的“圍剿”圖謀,還鼓舞了南滿地區(qū)軍民的抗日士氣,更使楊靖宇率領的抗聯(lián)隊伍威名遠揚。(完)

- 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18日 21:29:44
- 2025年07月18日 15:41:30
- 2025年07月18日 12:31:54
- 2025年07月18日 11:50:03
- 2025年07月18日 10:08:27
- 2025年07月18日 10:05:05
- 2025年07月18日 09:39:39
- 2025年07月18日 09:17:18
- 2025年07月18日 07:46:10
- 2025年07月17日 15: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