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中央幫扶貴州赫章縣20年,改變了什么?
要改變一個山石嶙峋、深度貧困的縣,需要多長時間?2005年從海雀村起步,臺盟中央幫扶貴州省赫章縣已有20年。
赫章地處烏蒙山區(qū),曾是貴州省2020年脫貧摘帽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一位在赫章掛職的臺盟干部回憶,2007年去海雀村調研,上午八點從縣城出去,沿著山路一路顛簸,下午三點才能到村里,調研回城已是深夜。
如今從北京到赫章,仍需輾轉飛機、城際、大巴跨越2000余公里,但改變已悄然發(fā)生。從海雀村村民告別“苦甲天下”到金銀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的“黔貨出山”,從平山鎮(zhèn)衛(wèi)生院的第一間手術室到赫章首個重大項目——威赫電廠,如今的赫章不僅有夜郎古國的神秘傳說,也流傳著烏蒙山深處小城從脫貧到振興的故事。

“要選就選最困難的地方”
這場跨越20年的幫扶,始于一句“要選就選最困難的地方”。臺盟中央社會服務部干部向記者回憶,在一次討論如何幫扶赫章的會議上,領導提出三個問題:“赫章最窮的地方是哪里?最需要幫助的地方是哪里?臺盟最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是哪里?”
2005年10月,臺盟選中當時最偏遠、貧困的海雀村——那里山禿水枯,茅草屋遍地,人畜混住,村小只是3間土坯房。
從住房改造、人畜飲水工程到學校改擴建、教育資助,多年來,臺盟協(xié)調資金380萬元人民幣,與赫章縣、海雀村干部群眾并肩戰(zhàn)斗,幫助海雀村擺脫千百年的絕對貧困。
如今沿著旅游公路走進海雀村,連綿林海、錯落有致的民居映入眼簾。當地不僅發(fā)展起林下天麻、食用菌等產業(yè),還探索農文旅融合,27戶村民開起民宿。
晨光微熹中,村民文興巧早早起身灑掃庭院、擦拭門窗,將自家民宿收拾得整潔明亮。房間里,特意換上的嶄新被套鋪疊平整,洗漱用品也一一擺放齊整。文興巧笑著說:“收拾干凈了,客人住得舒心,咱這鄉(xiāng)村旅游才能越來越紅火。”
“海雀村人均年收入從1985年的33元到2024的18633元,翻了560多倍?!焙H复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文均福說,現在村里大部分家庭都買了汽車。
教育幫扶的持續(xù)投入,則讓山區(qū)孩子的成長路越走越寬。臺盟自2012年起舉辦“上?!照滦倪B心”夏令營,讓山區(qū)孩子“坐飛機看世界”;設立“兩岸同心”助學金,專項資助貧困師生解決困難。海雀村從“無一名初中生”到走出大學生,首位大學生王光倫返鄉(xiāng)任教于海雀小學,女大學生朱躍花2017年回村,后任村委會副主任,帶領繡娘開發(fā)苗繡產品,搭建直播銷路。
從“輸血”到“造血”
“海雀脫了貧,我們不能脫鉤;赫章摘了帽,我們不能掉線?!蔽迥昵埃谂_盟中央幫扶赫章縣15周年座談會上,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曾說。
脫貧、摘帽已經完成,幫扶的下一步該如何走?如果說此前的幫扶是解決眼前困難的“輸血”,如今臺盟中央希望點燃赫章長久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走進正在赫章掛職任平山鎮(zhèn)農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的臺盟中央干部劉中威的辦公室,屋內除了基本辦公用品,沒有多余物件,但屋外文體廣場、衛(wèi)生院、黨員活動室內設施齊全。
“誰家?guī)讉€娃上學?誰家老人生病了?鄉(xiāng)親們對產業(yè)發(fā)展、對村集體下一步發(fā)展有啥想法?”談起這些,劉中威如數家珍,而作為曾經的農業(yè)“門外漢”,如今他對天麻種植頗有心得。
劉中威介紹,在臺盟中央20萬幫扶資金的引領下,2022年農莊村村民投資15萬元,共35萬元投入到林下天麻種植產業(yè)中。2024年,農莊村合作社帶頭種的425畝商品麻收入98萬元,32戶村民收入200萬元。劉中威掰著指頭算,“更重要的是,家門口就能掙錢——前后發(fā)放110多萬元務工費到鄉(xiāng)親們手里。”
產業(yè)紅火了,劉中威心里還惦記著讓村民的日子過得更有滋味:“他們愛打球,愛敲鑼打鼓唱山歌。我想著弄些鑼鼓來,讓廣場熱鬧起來,大家的精神生活也富起來?!?/p>
農莊村的故事是臺盟中央在赫章推動“造血式”幫扶的縮影。在赫章縣平山鎮(zhèn),遠望山巒,國儲林郁郁蔥蔥;林蔭之下,天麻蓬勃生長,土雞悠然覓食;山腳平地處,天麻加工廠、菌棒加工廠、辣椒加工廠依次排開,連片的上百個蔬菜大棚格外醒目,棚內西紅柿、辣椒長勢正旺。
平山鎮(zhèn)黨委書記劉昂說,在臺盟中央帶領下,平山鎮(zhèn)將生態(tài)優(yōu)勢轉化為發(fā)展優(yōu)勢,大力實施國儲林項目和發(fā)展林下天麻。2024年林下經濟產值達到2億元左右,真正實現了“不砍一棵樹,能捧一窩銀”。
如今,當地林下天麻產業(yè)從零星種植發(fā)展為集約經營,2024年種植面積達2.2萬畝,預計產值超3億元。天麻面條、切片等深加工產品興起,完成從“賣原料”到“賣產品”的跨越。
“民生是永遠的牽掛”
走進赫章縣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在黔臺胞蔡芳詠正輕撥古箏,孩子們認真模仿弦上動作。2024年,蔡芳詠和丈夫彭士泳為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音樂教室捐贈5臺古箏,并開設古箏公益課程。蔡芳詠說:“許多大山里的小朋友從未接觸過古箏,我希望帶她們推開音樂的大門?!?/p>
金銀山街道住著1萬余名易地扶貧搬遷居民,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得名。2020年,臺盟中央發(fā)動全體盟員及盟務工作者捐出105萬元援建總面積580平方米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為安置點少年兒童提供課后輔導、藝術教育、成長陪伴等服務。從最初翻閱圖書、學做手工,再到學習古箏,9歲的歐陽欣妍把這里當成最愛的“樂園”。
不遠處,“90后”媽媽彭美仙剛做完的鉤織工藝品正擺在“金銀山臻品”店鋪中售賣。五年前她從深山里搬出來,“在老家臉朝黃土背朝天,門前只有一條路,半天也沒有一輛車經過?!眮淼浇疸y山街道后,彭美仙靠鉤針、打零工,養(yǎng)活三個孩子。
2024年,為提升金銀山街道造血能力,臺盟中央投入30余萬元打造“金銀山臻品”農特產品銷售平臺,銷售天麻、可樂豬等40余種農特產品,還幫當地居民售賣手工藝品。正在赫章掛職任縣委常委、副縣長的臺盟中央干部古雯介紹,自去年底運營,“金銀山臻品”營業(yè)額已破90萬元,3成利潤反哺社區(qū)養(yǎng)老食堂,讓老人每頓花3塊錢就能吃上熱乎飯。而最近一批農特產品銷售項目獲得的純利潤7.98萬元全部用于群眾并幫助2個社區(qū)打通群眾反映突出的斷頭路800米。
在社區(qū)小徑上,79歲的老人吉政學與老年志愿服務隊成員如常忙碌著。這支由30多位“銀齡”組成的隊伍,最年輕者也已年過花甲,他們俯身清掃、躬身整理,守護著新家園的整潔容顏?;顒邮覂龋硪恍├先藙t聚精會神于針線之下,更有醫(yī)生為老人們細查聽力。
從“搬得出”到“穩(wěn)得住”,再到“過得好”,臺盟中央以“微實事”,托起金銀山街道居民的“大幸福”。
而在赫章縣平山鎮(zhèn),臺盟中央幫扶的手術室?guī)怼靶〔〔怀鲟l(xiāng)鎮(zhèn)”的便利。2023年8月臺盟中央聯(lián)引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簽訂醫(yī)療服務指導協(xié)議,并開展義診活動;2024年,黔港澳同心慈善總會在臺盟中央幫扶下捐贈50萬元用于平山鎮(zhèn)衛(wèi)生手術室建設,手術室于當年4月投入使用。截至目前,160多個家庭免去奔波之苦,也節(jié)省了看病開支。
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年來,臺盟中央累計幫助畢節(jié)協(xié)調引進重大項目投資近300億元,其中在赫章縣的重大項目投資達到72億元。全盟累計向赫章縣直接投入幫扶資金和物資500萬多元,聯(lián)引社會各界捐贈資金和物資2670多萬元。各級組織2300余人次到赫章縣開展幫扶調研,實現了省級組織和中央直屬組織參與赫章縣幫扶的全覆蓋。
“這片土地,因‘地無三尺平’的地質,曾被經濟發(fā)展的滯后困住,卻也留存著原始生命張力?!痹诤照麻_展教育幫扶的臺盟盟員趙悅彤感嘆。臺盟中央20年傾情幫扶,赫章的山鄉(xiāng)巨變是最好的答卷。(完)(《中國新聞》報 黃欣欣 周燕玲)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15日 14:09:29
- 2025年08月15日 14:03:14
- 2025年08月15日 11:16:42
- 2025年08月15日 11:02:35
- 2025年08月15日 08:28:03
- 2025年08月15日 07:56:23
- 2025年08月14日 21:06:48
- 2025年08月14日 11:54:19
- 2025年08月14日 10:00:16
- 2025年08月14日 0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