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施寒微:不了解歷史就無法讀懂當代中國
中新社柏林10月13日電 題:不了解歷史就無法讀懂當代中國
——專訪德國漢學家施寒微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將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主題聚焦“世界視野下的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
歷史與當代怎樣貫通?西方學界如何討論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歐洲中國學研究如何增進中歐理解?應邀與會的德國著名漢學家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他表示,如果不了解歷史,就無法真正讀懂當代中國。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能否簡要介紹當下歐洲中國學研究的整體狀況?您如何理解“歷史中國”與“當代中國”的關系?
施寒微:歐洲的中國學研究有著長久傳統(tǒng),并為全球范圍內關于中國的討論作出了貢獻。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過去都曾是研究主題。遺憾的是,如今有一種傾向愈發(fā)明顯,即相較于當下,人們對歷史的重視程度正在降低。然而,如果不了解歷史,就無法讀懂當代中國。其中包括對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學、歷史、哲學以及早期科技發(fā)展,深刻影響中國文化的佛教,長期存在的多語言現(xiàn)象(包括滿學),以及對中國各地區(qū)多樣性及其獨特文化特征的了解。
近代的諸多發(fā)展脈絡,都能追溯到久遠的歷史之中。過去的一些沖突區(qū)域至今仍在人們的意識中留有深刻印記。這其中既包括與周邊國家和民族之間跌宕起伏的交往史、各王朝的興衰更替,還有自唐代以來逐漸形成的教育與學術傳統(tǒng)、官僚體制以及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經驗。而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近兩百年間的種種經歷,更是鮮活地留存于人們的記憶空間里。

中新社記者:中國式現(xiàn)代化如何被西方學界討論和理解?您對此有何觀察?
施寒微: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這一議題上,西方學術界存在分歧。長期以來,中國式現(xiàn)代化雖被解讀為一種“追趕式”進程,但中國日益重要的國際地位,已不再理所當然地被視為“追趕”,反而被誤讀為一種“威脅”。
當下,一種“制度對立”的思維主導了西方對中國的認知,不僅存在于政治領域,也存在于學術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觀點因此忽視了中國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特殊條件,不但沒有對中國取得的發(fā)展和進步感到欣慰,反而把中國視作一種威脅,出現(xiàn)誤讀。
同時,人們還忽略了一點:中國正面臨著與其他現(xiàn)代化國家類似的現(xiàn)代化挑戰(zhàn)。
諸如此類關于中國的討論,雖然在英語世界中被一些學者注意到,但大眾對中國的整體認知并未涵蓋這些內容,沒有看到中國現(xiàn)代化同樣面臨的挑戰(zhàn)。社會科學領域的中國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缺乏歷史視角,尤其是代際內與跨代際的系統(tǒng)性結構問題,要么被忽視,要么日漸淡化。歐洲可以從中國的應對和解決問題中學到很多,反之亦然。

中新社記者:數(shù)智時代,歐洲的中國學研究面臨哪些新變化?
施寒微:數(shù)據獲取的便利性為中國學研究帶來了巨大機遇。然而,也存在這樣一種風險:人工智能的應用可能會復制既有偏見,進而阻礙甚至完全扼殺新認知與新視角產生。因此,研究的自由與獨立性有賴于完善的研究基礎設施支撐。
在國際層面,多元視角是學術進步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在公共與私人領域、參與與退出、適應與抵抗、個人未來愿景與國家/公共規(guī)劃、個人信念與“主流共識”之間持續(xù)存在的張力關系,往往很少受到關注。然而恰恰在這些方面,中國展現(xiàn)出了高度的多樣性和活力。

中新社記者:當前學術環(huán)境對歐洲中國學研究有哪些影響?
施寒微:此處無法一概而論。然而,歐洲部分媒體及政客對中國所持的疏離態(tài)度,實際上不利于對中文以及所有中國相關主題的深入學習和研究,甚至會造成阻礙。尤其是“制度性競爭”這一概念的提出,預設一種無法彌合的對立,阻礙了相互學習與反思的實現(xiàn)。若能更積極地秉持反思精神,人們定能獲得大量認知上的收獲。諸如在“代際契約”這一議題下,不同領域相關議題(如養(yǎng)老金、護理、公共財政債務)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或將有助于形成更具差異化的認知圖景。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歐洲中國學研究對增進中歐相互理解有何作用?
施寒微:歐洲中國學研究和中國歐洲學研究對于增進雙方相互理解都非常重要。不過,雙方都需要以反思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獨特之處。不管哪一方,愿意保持一定的客觀距離去看待問題,是最基本的前提。還有一點同樣重要,就是對中國具體、全面的認知,需要納入公共討論,讓更多人知道。(完)
受訪者簡介:

施寒微,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文學與文化榮休教授、漢學家。截至2023年底擔任德國圖賓根中國中心主任、資深教授。其著述頗豐,發(fā)表專著數(shù)十部,涉及中國思想、宗教、歷史、文學、語言等諸多方面。

- 專題: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
東西問精選:
- 2025年10月13日 16:55:09
- 2025年10月13日 16:52:25
- 2025年10月12日 20:22:01
- 2025年10月12日 15:58:28
- 2025年10月12日 11:24:59
- 2025年10月11日 19:53:11
- 2025年10月11日 19:50:43
- 2025年10月10日 19:10:15
- 2025年10月09日 20:37:00
- 2025年10月09日 19:46:32